合集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順序不分先后)解釋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6-23 13:51
- 訪問量:
【概要描述】1962年,由于兩臺反應器之間的液體交換缺乏控制,導致脫氮除磷效果受到影響,Ludzack和Etinge提出了利用進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作為碳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藝,解決了碳源不足的問題。1976年,Barnard通過對Bardenpho技術的中試研究發現,在Bardenpho技術的初級缺氧反應器前添加厭氧反應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磷。
合集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順序不分先后)解釋
【概要描述】1962年,由于兩臺反應器之間的液體交換缺乏控制,導致脫氮除磷效果受到影響,Ludzack和Etinge提出了利用進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作為碳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藝,解決了碳源不足的問題。1976年,Barnard通過對Bardenpho技術的中試研究發現,在Bardenpho技術的初級缺氧反應器前添加厭氧反應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磷。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6-23 13:51
- 訪問量:
1962年,由于兩臺反應器之間的液體交換缺乏控制,導致脫氮除磷效果受到影響,Ludzack和Etinge提出了利用進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作為碳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藝,解決了碳源不足的問題。(這個過程缺乏描述,我不知道具體的過程)
1973年,Bardenford正在開發Bardenpho。技術是提出改進的Ludzack-Etinger脫氮除磷技術,即廣泛使用的A/O技術(除此之外,這一技術已經過去47年了,現在大多數脫氮技術都是在此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而不是創新)。在A/O技術中,大量硝氮通過內回流回流到缺氧區域后,利用原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反硝化(別名:硝化液回流、好氧回流、混合液回流)。然而,A/O技術無法實現完全脫氮,因為硝化后好氧池總流量的一部分硝氮直接隨出水排放而不回流到缺氧池(這是目前二次生物脫氮的硬傷)。
1973年,為了克服A/O技術不完全脫氮除磷的缺點,Barnard提出將這一技術與祖先級別的Wuhrrman技術聯合起來,并將其稱為Bardenpho技術,理論上,盡管有潛力完全去除Bardenpho技術的硝酸鹽,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1976年,Barnard通過對Bardenpho技術的中試研究發現,在Bardenpho技術的初級缺氧反應器前添加厭氧反應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磷。該技術在南非非稱5階段使用Phordox技術(音譯:福列德克斯)或簡稱Phordedox技術。它在美國被稱為改進的Bardenpho技術。
1980年,在Rabinowitz和Marais對Bardenpho技術的研究中,選擇了傳統A2/O技術(見圖6)的3階段Bardenpho技術。到目前為止,常用的脫氮除磷技術已經正式啟動(已經整整40年了,大量使用)。
合集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順序不分先后)
解釋:以下工藝介紹僅從原理上進行分析,不涉及土建成本和設備投資。
傳統的A2/O工藝流程,一段是厭氧池,這個池的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具體機制見前面),在這個池中也可能發生水解酸化反應。在同時進入的性厭氧發酵細菌的作用下,一些易于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質被轉化為小分子揮發性脂肪酸(VFA),聚磷細菌將細胞中的聚磷水解成正磷酸鹽,釋放到水中,釋放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好氧的聚磷細菌在厭氧環境中生存,同時吸收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機物質合成PHB并儲存在體內。此外,由于細胞的合成,NH4+-N被去除了一部分,污泥的稀釋可以降低污水中的NH4+-N濃度;此外,NO3-N在回流污泥進入厭氧池后,迅速利用原水中的快速降解有機物質。
影響因素:對于高氨氮廢水,污泥回流中攜帶大量NO3-N。當硝氮濃度為≥4mg/L時,溶解性有機物的數量將減少。這不僅不利于鄰居釋放磷的反應,也不利于大分子厭氧發酵作為小分子有機物的反應,也不利于釋放磷的反應。
推薦新聞
廢水脫氮除磷新工藝是什么?
處理污水脫氮除磷
脫氮除磷技術的發展趨勢
合集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順序不分先后)解釋
污水處理中,為什么要使用反硝化深床濾池?
聯系方式
地址: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富民工業區
400電話:400-8488-908
生產基地:
地址(Add):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富民工業園
電話(Tel):0514-86655399
傳真(Fax):0514-86655299
商務中心:
地址(Add):揚州市運河西路185號東城國際大廈8-J座
電話(Tel):0514-86655199/13852193199

掃一掃,進入手機網站
版權所有:揚州兄弟環境保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蘇ICP備17051380號-3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揚州